什么叫应届毕业生是指大学毕业吗(应届毕业生的福音,交过社保也能算应届生)
据多家媒体报道,近日,多个省份调整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明确在省内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招考招聘中,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的情况。
这为缓解现今的就业压力,大大减轻应届生在毕业季找工作的压力山大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具有巨大的正面作用!
以前,在毕业前的一年,大多数学生已经不再专注于学业,绝大部分精力用于两件事,一是毕业论文,二是参加招聘,这对教育质量影响干扰很大。以本人在国企工作中,经历过的接收、管理应届生的情况来说,这些应届生在学校学的知识,离企业现场所需,差距甚远,还得靠企业反复、不断地培训,才能逐步适应,一般水平的需 3~5 年。
我们国家每年的大学、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数以千万计,无论学生还是家长,绝大多数都是忧心忡忡!毕业时的欢快十分短暂,接下来的就是择业的痛苦!

毕业时的憧憬

闪亮白毕业证书
一、以前毕业应届生的认定
1. 应届生指的是毕业于高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生,在毕业后一年或两年内仍未就业的身份。在这段时间内,应届生可以享受一些与就业相关的政策优惠,如就业税收减免、社保缴费补贴等。
2. 毕业应届生身份通常保留一年或两年,具体保留时间可能会因地区和政策有所不同。
3. 如果应届生希望延长保留应届生身份的时间,可以通过继续深造、报考研究生或其他学历提升的方式来推迟失去应届生身份。在成功晋升为研究生后,应届生身份可以被延长至研究生毕业后的一年。
4.应届生身份通常保留一年或两年,具体保留时间可能会因地区和政策有所不同。
5. 根据国家规定,拿到毕业证书后缴纳社保就自动丧失应届毕业生身份。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拿到毕业证书前签订三方协议但还未提取档案的学生,仍旧视为应届毕业生。
一般情况下,一旦交了社保,就不再视为应届生。
还有一种情况,毕业时的三方协议并不等同于劳动合同,只要在选择工作的两年期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没有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档案存放在学校或者当地的人才市场,就仍然具备应届毕业生的身份。
但也有例外,各省甚至各单位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招聘单位可能在交了社保后,仍然算作应届生。
二、应届生身份的好处
1. 应届生在考公务员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无论是国考、省考还是选调生和遴选,越来越多的岗位要求应届生身份。
很多职位只有应届生可以报考。这意味着应届生在竞争这些职位时,可以减少很多竞争对手,从而提高自己的成功率。
2. 应届生身份在签约方面有更多的保障,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就业门槛较低。企业在招聘应届学生时往往会采用校招的方式,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经验的要求不会很高,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态度等因素。因此,应届生身份的学生有着比社会招聘更容易进入优秀企业的机会。



(2)应届生届生身份在落户方面有优势,因为各大城市为了引进人才,甚至提出了“应届生可以直接落户”、“买房打折”等政策,经济发达的部分城市还有落户津贴。对于想要在某个城市落户的非应届生来说,就要困难得多麻烦得多了。
3.应届生身份在创业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包括提供资金、优惠政策以及减免税费等。这些政策在不同城市中有所差别,具体的政策应届生可以提前进行了解。
4. 应届生身份在求职过程中有许多优势,其中之一就是更容易获得编制。很多国企和事业单位在招聘时会明确指出只招聘应届毕业生。通过校招方式入职的应届毕业生往往能获得编制,而通过社会招聘方式进入的企业则很难获得编制,更多的是三方员工或劳务用工。

企业招聘

社会招聘
5. 应届生身份在职场上有很多好处,其中之一是人才津贴。为了吸引更多人才,各省市出台了很多政策,只有应届生可以申请。例如,某市的硕士生一次性可以拿到两万块补贴,部分地区甚至更多。
三、调整应届生认定标准的意义
这次,多个省份对应届生的认定标准,是解决大量劳动力就业难问题的一个有力举措。对应届生也能放松心态。以往的毕业生的压力太大,心态上会发生变化。调整后的好处:
1.毕业生因担心找工作不顺利,不敢尝试,造成在困难面前萎缩不前害,害怕竞争的心理,即使将来进入工作单位,想必开拓进取精神是不足的。调整认定标准后,应届毕业生有了一定的缓冲余地,会大大提高自信心,以后在社会上、工作上的适应能力也会增强。
2.不少家长、学生最看重的是正式编制,担心因为失去应届生身份后难以就业,因此不敢先在其他单位就业,造成近二年失业。这些地方优化应届生身份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
3. 放宽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意味着年轻人有了更多就业机会,既不用在考公考编失败后死磕“二战”“三战”,也能在职场生涯起步阶段,放开手脚探索尝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职业甚至事业。
4.调整认定标准,缓解就业压力,改善毕业生就业环境,对其家庭、家长来说,无疑是卸下了一个重大的包袱,对社会稳定意义重大。
就业就是民生,安居乐业是人民群众最大的福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