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院校百科

中国高校简史及校园风光之北京大学

时间:2024-12-25 10:09:18  100人浏览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

晚清时期

京师大学堂(1898-1912)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推行“戊戌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7月3日,光绪帝批准了由梁启超代为起草的《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正式创办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当时中国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也有学者认为是中国近代正式设立的第一所新式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建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


1902年12月,清政府委任吏部尚书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责成经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得以恢复。


1903年,增设进士馆、译学馆及医学实业馆。


1904年,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改为总理学务大臣,负责统辖全国学务,并另设京师大学堂总监督,专管京师大学堂事宜。京师大学堂统辖全国教育的职能因此分离,成为单纯的高等学校。


新中国时期


北京大学——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1949—1966)


1949年底,北大教育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1952年,政府仿效苏联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理科的部分师资并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校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北大工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北大医学院独立为北京医学院;北大地质学系与清华大学等校有关系科﹐组建了北京地质学院;北大学法律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院系调整后的北京大学迁校址于原燕京大学校址,原来北大、清华、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学者云集北大,奠定了北京大学文理两科的扎实基础。


院系调整后,北大在1954年重建法律系,1956年重建图书馆学系,1960年重建政治学系。


1955年,为了尽快建立中国的核工业体系,北大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原子能人才培养基地——物理研究室(技术物理系前身)。此外,北大在中国最早培养半导体专业人才,并在中国计算机研究起步阶段就办了计算机学习班。


北京大学——“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发“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拉开帷幕。


1970年6月27日,在停止招生四年后,北大开始采取“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方法招收工农兵学员。第一届入学新生2242人,其中北京总校1676名,汉中分校148名,江西分校418名。


1973年8月,北京大学电子仪器厂和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在北大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一百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简称150机)。


1975年,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建成启用。


北京大学——改革开放后(1976~)


1979年,成立力学系。1982年,成立社会学系。1983年,考古学专业从历史学系分出独立建系,同年成立王选教授任所长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北大逐步实行了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经济学院等多个学院。设立方正集团、北大青鸟集团等公司,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996年10月,北大成为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1998年5月,成为国家高等教育“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5月4日,北京大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百年校庆。

看完了北京大学历史上的春夏秋冬,我们再来看下北京大学校园现在绝美的春夏秋冬景致。


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三者一起作为现在北大校园内的代表性景观,被简称为“一塔湖图”。


西校区办公楼